衡阳日报评论员:打造诗歌名城,伴舞雁阵高歌
2022-08-23 16:28:07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衡阳日报 | 编辑:罗亮华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35073

唱响“青春之歌”,写下“滚烫”诗句。8月18日至8月22日,《诗刊》社第38届“青春诗会”在雁城衡阳举行。

活动期间,与会诗人走进千年学堂石鼓书院,欢聚角山镇利民村青春诗岛,登来雁塔,上东洲岛,拜谒王船山故居,游览南岳衡山等地,采风创作,开展诗歌作品研讨交流等活动。行走在衡岳大地,耳闻目睹,他们达成共识:青春诗会来到衡阳,就是要从衡阳汲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,开创中国新时代诗歌的新高峰。他们情真意切,相约“我为衡阳写首诗”,并寄语衡阳:打造新时代诗歌名城。

打造诗歌名城,衡阳有底气。衡阳是一个具有诗意象征的一个地方,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著名的城市之一,因诗而名、伴诗而兴,也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。“衡阳雁”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最重要的意象之一,是衡阳古代诗作的代名词,衡阳诗意大部分沉淀在“衡阳雁”这样一个独特的意象上。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作中,“衡阳雁”随处可见。“万里衡阳雁,今年又北归”“雁阵惊寒,声断衡阳之浦”,等等。衡阳不仅被杜甫、韩愈、王勃、刘禹锡等历代诗人骚客歌咏过,还是当代华语诗坛著名诗人洛夫的老家。

打造诗歌名城,衡阳有根基。20世纪80年代以来,衡阳诗坛诗意盎然,喜爱写诗的衡阳人摩肩接踵、你追我赶,诗歌社团和民间诗歌刊物如雨后春笋竞相亮相。一批又一批佼佼者“下笔如有神”,在国内一流诗歌刊物频频抛头露面,“奖”声阵阵。在2020年第7届中国诗歌春晚上,衡阳“蓝墨水上游诗群”被评为全国十佳诗群。回雁诗社影响力延续30多年,蜚声湖南省内外。一大批诗人从祁东这片文学沃土上脱颖而出,形成诗坛津津乐道的“祁东现象”。衡阳市先后被中华诗词学会、中国楹联学会授予“中华诗词之市”与“中国楹联文化城市”的称号,多个县(市)区、乡镇跻身“全国诗词之乡”、省“诗词之乡”行列。

打造诗歌名城,需要接地气、冒热气。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,诗人脚上不沾满泥土,哪来的泥土芬芳?新时代的山乡和城市风貌,需要诗人走出象牙塔,走到田野间、车间中,把创作之根牢牢扎在生活的沃土里。尤其是,在衡阳上下俯首躬行区域中心化进程的征程中,诗歌怎能缺席?在共同奏响“我的衡阳·我的奋斗”最强音的舞台上,衡阳诗人需要气沉丹田、引吭高歌。

打造诗歌名城,需要为人民而歌、为衡阳而歌。不到人民当中去,怎么能写出他们喜闻乐见的东西?源于人民、为了人民、属于人民,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,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。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,一旦离开人民,诗歌写作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、无病的呻吟、无魂的躯壳,软弱无力,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、扎根生活。衡阳不乏史诗般的实践,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。广大衡阳诗人只有深入基层、扎根人民,才能用心用情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和城市变迁,讲好衡阳故事。

打造诗歌名城,需要头雁展翅、群雁齐追。独乐乐,不如众乐乐。独木不成林,孤雁难高飞。衡阳诗坛的兴旺,不能靠“一枝独秀”,需要众多诗人的互相唱和,形成多声部的大合唱,奏出众志成城、正大气象的交响乐。诗歌应该和社会各界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,不能只是诗人之间的闭环,要让各界参与进来。要容得下各种理性的批评,不能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。“前贤树帜登高唤,后辈齐心接力传。”衡阳诗人应当同存共荣,切忌党同伐异,唯其如此,才能百花齐放、欣欣向荣。

“天意君须会,人间要好诗。”青春诗会走进衡阳,“中国诗歌创作基地”落户衡阳,必将激励衡阳本土诗人创作出更多有历史厚度、思想深度、艺术高度和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。“诗人兴会更无前”,在新时代的鼓角争鸣里,让我们乘着“青春诗会”的骀荡金风,合力打造衡阳诗坛万马奔腾、激情放歌的“衡阳气派”!

责编:罗亮华

来源:衡阳日报

要闻
头条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